一、重点关注
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会议认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来看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可化危为机。展望明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做好“六个稳”,提振市场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坚持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三大攻坚战的背景下,房住不炒、强调城市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将稳定、有序进行;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强化直接融资渠道制度建设。因此,从基本面角度,债券特别是利率债,仍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投资环境中,仍将震荡走牛,内外部环境变化、政策落地节奏与预期差预计会带来波动。对于信用债,城投债将在“开正门、堵偏门”的过程中逐步弱化融资平台的功能,但存量债务与政府职能相关的,其风险将得到有序稳定的化解,不用过多担忧信用风险;对于地产债,具体政策非全国性的,地方或有适度的边际放松,但房住不炒总基调不变,仍建议优选龙头和优质区域的房企;对于民企债,企业盈利环境的进一步弱化叠加信用环境进一步疏通仍将继续,短期仍应坚守主业清晰、瑕疵较少的一二线龙头企业。
二、上周市场回顾
资金面:
央行连续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6000亿资金,周四在联储加息前创新使用TMLF,利率低至3.15%释放了较为充分的维稳信号。年内资金面由紧转松,非跨年资金利率有所下行,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下行20BP至2.45%,7天回购利率下行11BP至2.58%。
利率债:
上半周利率延续上行,主要受地方债发行提前的影响,周三开始在央行连续投放、TMLF创设的带动下,资金面转松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周五有所回调。全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BP至3.32%,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下行3BP至3.74%,曲线平坦化。
信用债:
一级市场:非金融企业短融、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合计发行约1534.96亿元,净融资额约606.19亿元;其中,城投债(中债标准)发行273亿元,净融资额-60.12亿元。
二级市场:信用债整体成交较为清淡,估值收益率调整略滞后利率债,全周收益率上行为主,1年期短融中票各等级上行3-5BP,3-5年期中票上行1-3BP,城投有所分化,7年期城投下行,3-5年期则上行5-8BP,幅度高于产业债。
附表:信用债收益率,利差的基准为同期限国债,数据来源:WIND、富荣基金
可转债:
股市大幅下行,上证综指下跌3.43%,创业板指下跌3.06%、上证50破位下跌4.93%。中证转债指数下跌2.27%,权重品银行转债受正股和供给两方面冲击。个券5涨1平113跌,鼎信转债(8.84%)、圆通转债(0.63%)、百合转债(0.59%)领涨。
三、本周市场展望
1、基本面
国际方面
12月20日美联储如期加息,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至2.25%-2.50%,与市场预期一致,2019年加息预期降低至2次。美元高位震荡,美股带动全球风险资产下行、美债收益率下行。
国内方面
增长:数据指向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11月投资增速相对平稳略有回升,但出口、消费增速均创下新低。1-11月投资增速继续回升至5.9%,其中11月当月增速小幅回落至7.7%。三大类投资中,11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继续回升至9.5%,11月新、旧口径下的基建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为3.7%、0.9%,在持续较高的新开工增速带动下11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持平在9.7%,11月当月增速反弹至9.7%;11月社消零售增速8.1%,限额以上零售增速2.1%,均再创新低。11月工业增加指增速降至5.4%,创16年3月以来新低。中期而言全球经济逐步进入下行区间,国内地产的拉动效应将逐步减弱,抢出口效应也将逐渐弱化,短期而言,政策的托底效应正在对市场的预期形成一定干扰。当前市场对经济下行方向预期一致,只是节奏有所不同,短期我们预计国内政策、金融和经济数据的变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节奏是带来债市震荡的主要因子。
通胀:11月CPI环比-0.3%,同比2.2%,11月核心CPI环比0%,同比1.8%;PPI环比下跌0.2%,其中生产资料下跌0.3%,生活资料上涨0.2%。我们认为宏观角度看经济遇到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通胀全面起来的条件很难具备,大宗商品的价格仍承受一定的压力;微观层面看,局部菜价的波动影响时间较短;猪瘟可能会加速猪周期,但当前仍在猪周期的下行阶段;而油价则是值得关注的变量,重点是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不可测变动。如果通胀在3%以内,对当前偏向稳增长目标的货币政策而言也在容忍范围内,明年年初则要进一步权衡价格走势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政策与资金面:12月20日,央行创设1年期TMLF,操作利率为3.15%,较目前1年期MLF操作利率3.3%下行15bps,降息以定向操作方式降临;实际上TMLF可续作两次成为3年期流动性投放,操作利率仅3.15%。定向降息,以支持小微企业的名义进行,仍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营造宽信用环境的手段,与普降仍存巨大差距,但可以被解读为打开了降息的可能性。正如我们前期周报所言,普遍意义的降息预计还为时过早,需要进一步观察,具体要视经济下行的程度。央行有多样化的灵活工具包,短期以维稳为目标的宽松是既定事实,流动性风险无需多虑。
2、债市走势展望:
利率债:全球流动性收紧、经济复苏逐渐进入后半程,中国面临更大的外部贸易战风险,虽内部政策已在发力托底,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速仍有压力;通胀方面关于滞胀的担忧会阶段性出现,特别是原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不确定性,但我们预计总需求增速减缓的情况下,通胀的压力可控,上行到影响货币政策的地步还有距离;货币政策上,从前期未跟随美国加息的操作看,央行阶段性的目标以“稳增长”为核心,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大概率事件,但货币政策也面临来自汇率方面压力,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有限;监管政策上,预计“稳增长”为首要任务,“稳杠杆、调结构”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重心,宽信用的实际效果是预期差产生的源头之一。因此,利率债整体面临的宏观环境尚可,但年初以来的下行幅度已较大,其中已隐含部分经济下行预期和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预计利率债仍将延续震荡慢牛,但不排除市场超调时的短期上行风险。期限策略上,鉴于短端利差已经明显压缩,短端与联储目标利率十分接近有所掣肘,但长短端利差有所提升,长端在震荡中基本稳定,未来对经济预期进一步悲观,商品价格下行,长端的空间要较短端更大。短期交易风险:利率债突破年内新低后打开下行的空间,但短期收益率下行速度过快,忽略了部分负面因素,短期也许有回调风险,但总的空间应当有限。
信用债:近期政策的重心在修复民企融资,对此我们的观点是:民企历史上一直是融资链条的薄弱环节,当前民企债信用利差接近历史高位,随着政策传导效果提升,企业本身造血能力与杠杆匹配度提升,信用利差向均值回归也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但目前阶段,政策路径还需要观察。短期而言,我们认为民企债的更多是个券上的机会,对主业清晰的行业龙头,政策利好可以即时修复风险偏好,直接对应价格的改善,而对于那些本身投资者基础差,主业不清晰,风格激进的民企,其信用利差的修复还待观察。就信用债配置策略,建议组合主要仓位仍集中在中等偏高评级的主体上,有一定票息优势且估值风险可控,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关注部分城投、民企产业龙头、地产优质主体等个券上增强收益的机会。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基调下,资金面仍会维持相对平稳,杠杆利差明显,仍建议保持杠杆。
可转债:
经济工作会议传达了短期政策托底的信心,财政和货币政策未来都仍有看点,但在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三大攻坚战的中期布局下,基调更偏向立足长远,尤其对资本市场强调制度建设。A股近期回调较多,一方面受美股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下行影响,一方面受改革信号慢于预期影响,本质上是在政策底走向盈利底的过程中风险偏好的正常波动。短期寻底,中长期走势与经济发展质量密切相关,不应悲观。对转债而言,老券仍建议中低仓位布局等待,所布局个券应当紧抓基本面和弹性,转股溢价率低且估值和业绩增速匹配的标的为首选。对于新券则建议积极关注,未来一段时间新上市主体数量增多,由于发行时点的股价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投资者可视负债特质适当左侧布局。
声明:
1、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和合作客户的研究成果,但本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或建议在本报告发出后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且本报告仅反映发布时的资料、观点和预测,可能在随后会作出调整。
2、本报告中的资料、观点和预测等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