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中我们提到了,根据凯恩斯和希克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若一国陷入流动性陷阱,只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就能走出经济的萧条。但事实证明,从2015年初以来,欧洲和日本就都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虽然每次政策的出台在短期内都使经济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升,但却不能持续。因此传统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并不能帮助欧洲和日本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状况,为了解释欧洲和日本的问题,我们引入了克鲁格曼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期间优化选择模型来寻求摆脱流动性陷阱的方法。
克鲁格曼的期间优化选择模型建立了产出、货币供给、利息和价格水平四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间的关系。[1]假定一个单产品的社会,参与人的效用函数为:
因此欧洲和日本如果可以从提升人们对通胀和收入的预期来入手,应该能够使经济早日摆脱流动性陷阱的困扰。实施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和永久性减税可以提升人们对通胀和收入的预期。[2]实施设定的通胀目标政策可以使未来的价格水平升高从而提高不动产的价格,银行的不良率降低,因此银行放贷意愿增强,有利于投资和消费。赤字财政会提升居民对增税的预期从而导致消费需求进一步缩小。而永久性减税政策可以消除人们对未来增加税率的担忧,且减税部分会被用于当前的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复苏。当然,为了摆脱流动性陷阱,除了实施设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和永久性减税,欧洲和日本的政府和央行还需要更深层次的努力来刺激人们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而对我国而言,与欧洲和日本等的高负债不同,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杠杆率较高,但居民和国家的杠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我国仍有提高财政赤字率的空间,政府既可以通过减税又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在经济下行周期相对较优的选择。同时,更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刺激经济持续发展。
[1]Paul R. Krugman:”It’s Back: Japan’s Slump and the Return of the Liquidity Trap”,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Feburary, 1998.
[2]虞吉海、王劲松(2000):《流动性陷阱与日本的经济萧条》,《世界经济》2000年第7期。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