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回顾:震荡市,分化加剧
(1)指数个股分化
指数出现分化:上证50,沪深300领涨,大指数明显强于小指数,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出现分化。
个股分化:上半年个股涨跌家数比为1056:2242,只有大约1/3的股票上涨。
数据来源:wind
(2)行业来看:家电、食品饮料、电子、银行领涨,综合、纺织服装、农林牧渔领跌。
数据来源:wind
(3)行情来看
数据来源:wind
4月份杀跌行情:因金融去杠杆和监管的持续加码大盘杀跌,期间雄安新区概念成为热点。
6月份的修复性反弹行情:“漂亮50”领涨,茅台、美的等再创新高。
(4)市场情绪来看:存量资金博弈
数据来源:wind
成交量维持维持4000亿附近震荡。
数据来源:wind
2、影响市场的因素
(1)防风险:释放维稳信号
4月以来,市场担心金融监管加强会导致短期利率大幅上行,预期悲观,市场下跌。但随后5-6月,证监会、央行等多渠道透露“维稳”信号,如发布减持新规以缓解股市解禁压力,IPO减速,开展MLF操作和28天逆回购以维稳市场流动性等等,使得金融监管进入喘息期,且6月季末资金基本平稳过度,维稳意图明显,不能由于控制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使市场迎来修复性反弹。
(2)减持新规:降低了产业资本减持对市场的冲击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交所、深交所也分别出台完善减持制度的实施细则。新规对减持的限制加强主要体现为规定时间内限制减持的数量、渠道,并扩大监管范围,将上市公司IPO前已持有股份的小股东、以及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减持行为一并纳入监管。自13年起,A股定增融资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解禁压力将逐年攀升。17年来看,下半年解禁压力更大,上半年解禁市值为1.2万亿元,而下半年为1.4万亿元。
减持新规的出台抑制了股东大规模抛售造成市场股票供求结构的恶化,直接降低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这有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防范过度投机炒作。
(3)MSCI闯关成功的中长期意义不容忽视
A股“闯关”MSCI获得成功,中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明晟MSCI称,将加入222只中国A股的大盘股。短期来看虽然资金面影响不大,但有助于风险偏好的提升和市场情绪的修复。
从中长期来看,这将是A股迈向国际化的里程碑,进一步提升海外投资者的占比,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有利于A股机制制度完善,倒逼政府推动改革;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融合,提升中国股市影响力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同时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加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PMI超预期,国内经济韧性好
数据来源:wind
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7%,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达到年内次高水平,超市场一致预期。中国经济在金融强监管的环境下,6月PMI超预期回升显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2季度GDP也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5)外围央行普遍转鹰
6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的鹰派态度已经十分明显,年内缩表计划也将开启。随后6月28日欧洲、英国和加拿大央行行长也均表示宽松货币政策需要适当调整,外围央行普遍转鹰。此后欧元、加元、英镑的快速上涨,美元快速下跌。
各经济体经济的改善是央行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一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速达到2.5%,欧元区的复苏态势最强,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GDP增速分别达到了2.9%和2.1%。加拿大经济增速从2016年以来持续上升,2017年一季度更是达到2.27%。
(6)中小票调整幅度大
创业板自16年12月份向下破位之后,一路震荡走低,创了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最低达到1711。期间两市个股腰斩或创股灾以来新低达1400余只,中小票调整幅度巨大。中小票估值消耗充分,创业板相对主板的相对PE已处于历史底部。
数据来源:wind
(7)风险偏好的压制:去杠杆,监管,经济下行的压力
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行业监管日益趋严,融资成本的提高会冲击投资,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造成市场的波动,同时也不排除引出一些地雷,但是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也进一步压制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总体来看,经济数据低位趋稳,失速下滑的风险暂时解除,为其它政策目标的推进提供了操作空间。六月季末流动性紧张过去后,央行维稳放水行为或有所减速,金融去杠杆进入实质性的督查阶段,对市场流动性的考验依然很大。后市应当关注无风险利率的变化、货币政策、经济增速趋势、企业盈利的增长、投资者结构变化以及风险偏好的变化。
3我们的观点:坚持价值、择时择股
下半年出于稳增长的考虑,监管上会有张有弛,等待无风险利率回落;而“十九大”的召开,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取得突破,全年盈利高增长确认,市场偏好有望提升。因此,在继续振荡寻底后,三四季度之交可能有一波跨月度的反弹行情。中长期仍坚定看好确定性价值大盘蓝筹和估值合理的真成长。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和合作客户的研究成果,但本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或建议在本报告发出后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且本报告仅反映发布时的资料、观点和预测,可能在随后会作出调整。
本报告中的资料、观点和预测等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