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关注
12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4%,较上月下行0.6个百分点,年内首次跌破荣枯线,进一步确认基本面下行压力。央行呵护下跨年资金供给充裕,12月最后几个交易日债券已出现抢跑行情。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开年流动性环境宽松,基本面格局对债券较为有利,债牛仍在途中,不过交易上仍需要防范行情过快演绎的风险,后续的负面冲击可能包括中美贸易谈判结果超预期,地方债集中发行等。
二、上周市场回顾
资金面:
央行呵护流动性,后半周大幅净投放,跨年相对顺利。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上行2BP至2.48%,7天回购利率上行46BP至3.04%。
利率债:
跨年资金面后半周开始逐渐宽松,投资者抢跑开年行情,债券收益率整体大幅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9BP至3.23%,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下行10BP至3.64%。1年与10年国债期限利差收窄1BP至63BP,1年与10年国开债期限利差扩大7BP至89BP。
信用债:
二级市场:年底信用债整体成交清淡,后半周估值随着资金面宽松全面下行,评级上AAA级别下行力度更大,期限上1年期和5年期表现优于3年期和7年期,品种上城投中低等级下行幅度不及中票。
附表:信用债收益率,利差的基准为同期限国债,数据来源:WIND、富荣基金
可转债:
上证综指下跌0.89%,收于2493.90点,创业板指下跌1.56%,收于1250.53点。转债指数下跌0.23%,个券46支上涨,63支下跌,百合转债、福能转债和盛路转债领涨,涨幅分别为4.68%、3.89%和3.76%
三、本周市场展望
1、 基本面
国际方面:
美国11月成屋销售指数环比-0.7%,低于预期1%,前值-2.6%;同比-7.7%,低于前值-4.7%。成屋需求虽然较10月来说有所缓和,但仍处于低位。12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感恩节及圣诞节假期购物季,美国零售额同比创6年来最大涨幅。12月美国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128.1,低于预期133.7,前值135.7。
国内方面:
增长:12月官方制造业PMI 49.4%(市场预期50%,前值50%),大幅下降0.6个百分点,跌破枯荣线,再创2016年1月以来新低。生存与订单指数明显弱化:12月生产指数回落至50.8%,大幅回落1.1个百分,新订单指数49.7%,回落0.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46.6%,回落0.4个百分点;企业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原材料库存指数47.1%,下行0.3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48.2%,下行0.4个百分点;价格指数明显回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4.8%,大幅下降5.5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43.3%,大幅下降3.1个百分点;关注12月建筑业PMI反转,回升3.3个百分点至62.6%,反应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显现。
通胀:11月CPI环比-0.3%,同比2.2%,11月核心CPI环比0%,同比1.8%;PPI环比下跌0.2%,其中生产资料下跌0.3%,生活资料上涨0.2%。我们认为宏观角度看经济遇到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通胀全面起来的条件很难具备,大宗商品的价格仍承受一定的压力。
政策与资金面:12月20日,央行创设1年期TMLF,操作利率为3.15%,较目前1年期MLF操作利率3.3%下行15bps,降息以定向操作方式降临;实际上TMLF可续作两次成为3年期流动性投放,操作利率仅3.15%。定向降息,以支持小微企业的名义进行,仍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营造宽信用环境的手段,与普降仍存巨大差距,但可以被解读为打开了降息的可能性。正如我们前期周报所言,普遍意义的降息预计还为时过早,需要进一步观察,具体要视经济下行的程度。央行有多样化的灵活工具包,短期以维稳为目标的宽松是既定事实,流动性风险无需多虑。
2、债市走势展望
利率债:全球流动性收紧、经济复苏逐渐进入后半程,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贸易战风险,虽内部政策已在发力托底,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速仍有压力;通胀方面关于滞胀的担忧会阶段性出现,预计总需求增速减缓的情况下,通胀的压力可控,上行到影响货币政策的地步还有距离;货币政策上,央行阶段性的目标以“稳增长”为核心,流动性“合理充裕”;监管上,“稳杠杆、调结构”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重心,宽信用的实际效果是预期差产生的源头之一。因此,利率债整体面临的宏观环境尚可,预计仍将延续牛市。短期而言政策的托底效应正在对市场的预期形成一定干扰,行情过快演绎后交易上不排除利率小幅上行风险。
信用债:近期政策的重心在修复民企融资,对此我们的观点是:民企历史上一直是融资链条的薄弱环节,当前民企债信用利差接近历史高位,随着政策传导效果提升,企业本身造血能力与杠杆匹配度提升,信用利差向均值回归也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但目前阶段,政策路径还需要观察。短期而言,我们认为民企债的更多是个券上的机会,对主业清晰的行业龙头,政策利好可以即时修复风险偏好,直接对应价格的改善,而对于那些本身投资者基础差,主业不清晰,风格激进的民企,其信用利差的修复还待观察。就信用债配置策略,建议组合主要仓位仍集中在中等偏高评级的主体上,有一定票息优势且估值风险可控,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关注部分城投、民企产业龙头、地产优质主体等个券上增强收益的机会。
可转债:
经济工作会议传达了短期政策托底的信心,财政和货币政策未来都仍有看点,但在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三大攻坚战的中期布局下,基调更偏向立足长远,尤其对资本市场强调制度建设。A股近期回调较多,一方面受美股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下行影响,一方面受改革信号慢于预期影响,本质上是在政策底走向盈利底的过程中风险偏好的正常波动。短期寻底,中长期走势与经济发展质量密切相关,不应悲观。对转债而言,老券仍建议中低仓位布局等待,所布局个券应当紧抓基本面和弹性,转股溢价率低且估值和业绩增速匹配的标的为首选。对于新券则建议积极关注,未来一段时间新上市主体数量增多,由于发行时点的股价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投资者可视负债特质适当左侧布局。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和合作客户的研究成果,但本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本报告所包含的信息或建议在本报告发出后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且本报告仅反映发布时的资料、观点和预测,可能在随后会作出调整。
本报告中的资料、观点和预测等仅供参考,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