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入冬以来,雾霾天气席卷北方且多发重发,除了气候、采暖等原因,也引发了关于环境治理和经济转型等热议。
自去年开始,中国经济在地产、基建和汽车等带动下,呈现小周期复苏和企稳。
各种周期性的能源与原材料工业产量恢复到历史高位,其生产排放也同步回升。
以北京为例,其周边工业大省影响了近三成雾霾形成。
雾霾天气多发重发,反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后遇到瓶颈,迫切需要经济转型,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技术进步推动。预计会加快环保执法和去过剩产能等供给侧改革。这对煤炭、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等周期性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和价格、环保投入等将会有深远影响。但短期相关大宗商品的收益率将优于行业股票。
如钢铁行业近期全面清理“地条钢”的中频炉,实施更严格的差别电价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阶梯电价,行业出现量减价升,但对不同地区、不同公司的产量和成本(包括环保成本)影响不同,公司业绩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等对股价的反映更为滞后,从这点来说,不如标准化大宗商品的价格对环保限产反应产更为直接。
今年以来截至1月18日9:45的收益率,商品强于股票。
相关商品 | 今年以来涨幅 | 相关股票指数 | 今年以来涨幅 |
SHFE螺纹钢 | 14.20% | 申万钢铁指数 | 3.01% |
LME 铜 | 4.31% | 申万有色 | -1.85% |
DCE焦炭 | 9.52% | 申万采掘 | -1.15% |
数据来源:WIND,富荣基金
然而,从更长期来说,相关商品收益率可能将低于相关龙头股票。因为环保原因加速去过剩产能,也将压缩大宗商品需求,如去钢铁产能对铁矿石和煤炭需求减弱。长期看,国内行业龙头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提升、进口商品成本的降低,相关股票收益率可能将跑赢商品。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2012.1-2016.7月间工业企业数增加低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主要为钢铁、煤炭焦炭、有色、造纸、纺织、水泥、化工、交运设备制造等行业,传统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占据多数,前四个行业出现负增长局面,反映了市场化去产能趋势。
考虑到煤炭、钢铁等行业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如下图),继续去产能进度相比市场化可能较慢,因而雾霾天气倒逼下行业限产和去产能,造纸与化工行业价格与业绩弹性相对较高,但不同区域不同技术工艺的企业将分化。
诚然,治理雾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且是系统性国家工程,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等长远规划,美日英等历史上都曾花了近30年时间治理雾霾。尽管技术进步和改革力度可能加大,不一定花这么长时间治理,但对其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怠慢。由此对相关地区人口迁徙和房价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
最后,论及经济转型期长期行业投资,传统周期性行业龙头有跑赢市场机会,但却不一定是最优选择。纵观发达国家历史转型期股票市场行业表现,传统周期产业,除石油外,很难成长为超大市值公司,消费和科技公司纷纷跻身超大市值公司才是经济转型成果集中体现。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