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转债市场回顾
2017年7月1日至10月13日,得益于企业盈利温和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股市整体环境偏暖,偏股型转债涨幅明显,中证转债指数上行5.2%。个券方面,包括公募EB在内,不考虑期间新上市新券,全部27只转债中18只取得正收益。其中表现超过指数涨幅的个券分别为:宝钢EB(9.89%)、国贸转债(8.51%)、永东转债(8.47%)、国资EB (7.91%)和光大转债(7.45%),超额收益高的个券多在金融板块,结构分化明显,这与股票的板块分化相一致。
除了正股强势因素外,如果以6月底的转债价格排序,会发现低价转债仍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性价比优势。例如航信、电气、江南、蓝标转债分布在100-105元区间,偏债型,涨幅区间1-3%;而105元的光大转债是唯一超过正股涨幅的个券,绝对价格仍是转债投资的重要参考维度。
附图:转债涨跌幅(2017/7/1-2017/10/13)
数据来源:Wind,富荣基金
二、四季度权益市场展望:震荡市业绩为王
宏观环境:展望四季度,受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仍面临的边际下行压力逐渐显现,但短期韧性仍然很强;金融去杠杆与实体去杠杆均在进行过程中,全市场资金面维持紧平衡。宏观基本面和资金面边际变化的趋势不足够强势,或不构成驱动权益市场估值系统调整以及风格转换的核心变量。股票市场指数以及大的板块类的机会并不明显,更多的是结构性表现。
历史经验:统计2005年以来,各板块四季度较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情况,四季度强周期的资源板块普遍表现较差,金融、消费板块表现较好,原因可能是四季度是周期资源品淡季、消费品旺季,而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也使得全年经济运行区间基本明确,金融板块投资不确定性减小。
市场风格:市场风格仍将聚焦价值投资,而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中小创板块反弹行情或难维系。当前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仍处在业绩增速下行的通道,预计而受到2015年并购高峰期业绩承诺集中到期的影响,预计2018年业绩仍将加速下滑。在存量博弈的背景下,风险偏好改善仅为阶段性机会,建议坚守价值投资。
投资策略:震荡市业绩为王,今年以来消费白马股、金融股、资源股轮涨一遍后,估值和业绩匹配度较好的金融个股、消费个股性价比仍相对较优。建议精选由业绩驱动带来收益的个股;布局具备成长性的行业个券,如新能源、5G板块;主题方面则持续关注国企改革。
三、四季度转债投资策略:控仓位等待新券
中性偏防御,坚守正股基本面与低价策略:目前转债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上方,平均转股溢价率由6月底的32%略微上行至33%,在历史中位数上方,股市系统性行情难觅的情况下,整体估值有压缩的空间。9月下旬新券的集中发行已使得估值快速压缩,后续如果新券上市初期定价普遍偏低的话,冲击仍会显现。不过按照历史经验,估值冲击最快最大的时候大概率在供给预期阶段已体现过去。当前来看,不少转债的绝对价格已经较低,存量标的中过半数已经低于110元,低价策略仍然有效。我们相对看好金融、医药消费行业个券,建议择机介入低价格转债。
待发新券资质可期,布局上市初期交易机会:截至10月12日,获得证监会批准的转债和公募可交换债总计598亿元,待发规模4608亿元。不同于以往,定增受限后转债将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待发公司会陆续出现细分领域的龙头或是二线龙头,同一行业内也将出现多只个券,投资者的操作灵活度将得到有效提升。新的打新办法下,中签机构极为分散,首日价格形成一致预期的难度加大,可积极关注首日交易机会。例如巨化EB在上市第二个交易日一度跌至100.5元,彼时相对同等平价个券的转股溢价率偏低,有绝对收益空间。当前转债二级老券可选择范围较窄,预计十九大后的供给节奏会加快,投资者可耐心等待新券上市。
|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