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荣固收:MPA体系与货币政策主导权
2017年04月27日

 

2016年春节前夕,央行宣布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下简称“MPA体系,下半年又调整了部分项目,20171季度将表外理财也纳入MPA体系,并启动正式考核。自MPA体系颁布和实施以来,对银行机构行为构成了重大约束,对非银机构行为和债券市场也带来了较大冲击,尤其是今年3月份作为第一个考核季度,事实上也引起了资金面的明显紧张和价格的显著上行,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央行的MPA体系,评估内容包含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涉及14项具体指标。其中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是一票否决项目,其他几个方面存在两类及以上不达标的,即为考核不合格。我们认为MPA体系中,资本和杠杆情况中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核心指标,资产负债情况中的广义信贷为实现核心指标的重要抓手或工具。从指标考核上来看,资产负债情况所允许的广义信贷增速较高(与M2增速偏离不超过20百分点,最高可以超过30%的增速),绝大多数银行能够满足;而资本和杠杆情况下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广义信贷增速构成了更严格的限制,银行机构现有的资本状况一般只能支撑广义信贷15-20%的增速,甚至更低。

从央行实施MPA体系的初衷来看,就是弥补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的不足。在我们看来,这个不足就是货币政策主导权的失控或者说货币供给与创造机制的失控,而实施MPA体系就是要重新夺回货币政策主导权。传统的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适应于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和传统资产负债结构,即主要业务为存贷款。这种模式下,银行存款除上缴准备金外,投放企业贷款,贷款回流为存款,该过程循环往复,从而创造经济体中的货币总供给;而央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同时加强合意贷款规模管理影响银行的贷款投放节奏,对货币乘数的实施影响,最终实现对基础货币和货币政策传导全过程的掌控,从而主导货币政策。

广义信贷就是MPA体系中重夺货币政策主导权的抓手,而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正是管控新货币政策体系松紧程度的总闸门。受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端传统贷款占比已大幅下降,银行资产投放中信托产品、资管计划等非标占比不断抬升;负债端传统存款的融资来源占比也在持续下降,同业负债占比上升,部分突出的银行甚至接近50%的资金来源于同业。同时,影子银行体系快速扩张,银行表外理财作为最大的影子银行过去几年获得了高速增长,已接近或达到30万亿的规模:表外理财的很大一部分资产投放通过非标产品来操作。而银行表内和表外资产端的非标资产投放,负债端的同业负债资金来源,根本不在传统的央行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之中,货币创造基本失控,央行不更新监管体系,则对于货币政策已丧失主导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启动MPA体系,将合意贷款管理升级为广义信贷管控,将差别准备金率升级为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要求,将传统贷款之外、但同样创造货币的非标投放、债券投资、非银拆放、表外理财的非标和债券投放等纳入广义信贷,通过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作为总闸门来调节货币政策的松紧,就成功夺回了货币政策的主导权。 

1:银行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占比情况

image001.png

资料来源:WIND资讯

注:同业资产包括拆放同业、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

重新主导货币政策之后,央行的政策基调已非常明确,那就是去杠杆、防风险和控泡沫。虽然过去十年我国的M2增速不是很高,一直在13%以下,但由于影子银行的大发展,M2作为货币总量的统计指标,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漏缺项。银行表外理财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考虑到保本理财纳入银行表内,2016年末也至少有25万亿以上的规模。在这样大规模的漏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事实上的大宽松使得非金融企业的去杠杆任务很难达成。

而央行通过MPA体系重夺货币政策主导权之后,实施回归真正稳健的货币政策,其稳健就会事实上的落地,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去杠杆。其次,MPA体系中的广义信贷管控,使得央行重新理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实施同业负债占比和流动性管控,减少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交易,并提高银行表内的流动性要求,遏制严重投机的期限错配,防范金融风险。最后,虽然央行的目标中未提及控泡沫,但事实上过去十年的货币政策主导权的丧失和社会实际货币总量超常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资产泡沫,这是央行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的。所以,未来针对资产泡沫,央行肯定是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主观上绝不主动刺破泡沫,但防控资产泡沫将是一个重要的客观考量。

总体上看,央行启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其初衷和目标就在于重新夺回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从而为过去事实上大宽松的货币政策纠偏,回归真正稳健的货币政策,管控社会货币总量。而由于过去几年货币政策事实上的大宽松,边际上来看,回归真正稳健就意味着事实上的紧缩周期的开启。

 

 



 

上一篇:富荣基金2017年固定收益二季度投资...
下一篇:近期主流券商固收投资策略综述分析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